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在倡导民主、平等和主人翁意识的今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这一教育理念体现了积极上进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笔者结合自己小学数学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和体会: 一、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自主学习是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具体地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在他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二、“公式化”:自主学习指导的现状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完成角色转换,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许多时候,常常会演化为一种公式,其具体表现为: 1.教师在教学中的越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逐步讲解例题,知识分析要点,学生做习题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看例题,去探索例题中的知识要点,学着试做习题,老师在其间应该更多的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虽然很多老师也在学、也在尝试,但部分老师以为这是赶时髦,以为只要认真地教反复地练,学生自然会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考到高分。这样的老师常常以“教你一个真理”的老调去实施教学,有意无意地“一统天下”,控制了课堂教学话语的“霸权”,由此造成很多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当被动,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老师叫我们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久而久之,成了麻木的“考试机器”。 2.学生自主地位的缺位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细致、冗长的教授讲为主,以教师和个别 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 ,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 .7%、2.7%与1.8%。而由“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国教学上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 | 下一篇:怎样把家园合作做到实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生 自主 学习能力 培养 实践 思考 | 2013-03-09 14:00:4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