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善“问” [摘 要]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萌发幼儿的科学精神,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合作态度,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个重要的教育功能。科学教育活动是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在做中、玩中、问中获取知识。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对如何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提问进行探索、研究,实验证明:善“问”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体验主动学习带来的愉悦;也能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善“问”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幼儿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从而创造性地接受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善“问”才能善思,善思才能创新,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适应时代要求而实施的创新教育必需重视幼儿善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科学活动 善“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会主动地探索原因,追求答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园开展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课题研究,让幼儿学科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我在大班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对如何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提问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践证明:善“问”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体验主动学习带来的愉悦;也能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善“问”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幼儿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从而创造性地接受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善“问”才能善思,善思才能创新,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适应时代要求而实施的创新教育必需重视幼儿善问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活动中的我是如何善“问”的呢? 一、变“简单问”为“深入问”。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索方法之一。关注某一事物不能只停留在它的表面,而是要通过观察挖掘它的内涵。让幼儿观察某一事物时,教师适当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的提问应从简单逐步过渡到深入。这不仅能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而且能充分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更加活跃。例如:在认识高矮时,我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在比较时要注意观察条件,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同远近的情况下,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后自己得出结论。所以提问时就不应只是停留在“这是什么?”、“干什么?”,而是要引导幼儿深入到“为什么你说是他高、她矮呢?”“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等等。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包含着答案或者答案是唯一的,幼儿不用仔细观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出来,便会抑制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进而抑制其积极探索的能力。可见,教师有的放矢的提问所带来的好处是无可比拟的。 二、变“笼统问”为“比较问”。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尽管自然界的事物千姿百态,但是可以根据事物特征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或进行分类。因为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索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分析各物品的特征,会按各个物品的特征进行比较,分类。因此,教师的提问应侧重于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相互关系方面。例如:“为什么你说他们是不同的?你看的是哪部分?”“这两幅图,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不同?”“你怎么知道,这是鲸鱼的尾巴,那是松鼠的尾巴?” “比比看,他们除了形状不一样外,还有什么也不一样呢?”这样的提问就能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较物体的异同(外型、功能、作用 )上,从而提高幼儿多角度观察、思维的能力。也只有侧重于两者间的比较,才能让幼儿更容易注意到关键点上,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幼儿才会在学科学中体会到宽松。 三、变“通俗问”为“递进问”。 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在探索问题时,要寻求答案,还可引导幼儿利用已得到的知识进行推想。在这里,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例如:在让大班幼儿认识沉浮时,幼儿希望知道船是不是能够无限量地载人,我给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用铁皮做的小船放在水中,让幼儿进行观察并设问:“如果我把一个物体放在‘船中’,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时,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孩子们都将疑惑的目光投向我时,我微笑着说:“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老师往‘船’里放小石子,试想当小石子放得足够多时,船会怎样?”(让幼儿推想,并问:“为什么?”),“如 科学活动中善“问”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师德问题的研究 | 下一篇:教师激励制度的创新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科学 活动 | 2013-02-24 12:18:4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