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做中学”课堂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摘要]提问,是人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地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关键词]存意识 创条件 练拓展 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达到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问题的喜悦,以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提问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做中学”的概念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孩子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前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目前在课堂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在“做中学”的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探究活动的前提。然而,现在的现状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要么不敢问,怕老师和同学笑话;要么干脆就不问。使科学课堂显得死气沉沉;要么就乱问一气,不着边际。 具体分析如下:1、有一部分同学不敢问。这部分同学,大多数在班主任眼里是好学生,他们特别的遵守纪律,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有时也有问题,但却不敢问,原因是怕问错了让人笑话,使自己的脸面无光。 2、有一部分同学干脆就不问。这部分同学大多数是中等生,平时在班上课时,班主任就告诉他们要听话,不许乱说话。这部分学生非常听话,在课堂上干脆就不发言了,导致了课堂上的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气。 3、有一部分同学乱问,不着边际。这部分学生大都是班级的调皮生,在科学课堂上,就他们敢问,但是,他们问的大多数问题都是与教学无关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特别的荒谬、可笑!他们的问题会打乱老师的思路,致使课堂效果一塌糊涂。 所以,在一年的“做中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促进孩子自主地提出问题: 三、备课之时存意识 教师的问题意识,影响其教学观念,指导其教育行为,成为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驱动力。 小议“做中学”课堂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分析 |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议 中学 课堂 培养 孩子 问题 意识 | 2013-02-21 19:30: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