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在每个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自由成长,不能勉强让每个学生“都长得一样高”。也不能让学生“原地踏步”。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常常提到的“速度”、“坡度”、“密度”、“深度”等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这“四度”恰当地掌握运用,才能正确对待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 一、教学速度的控制。 (1)教学进度的控制。 教学速度就整学年、整学段来说就是教学进度的问题。在数学大纲中虽对每学年的教学进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如何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落实大纲的要求,还要认真地深入细致地全面考虑,切合实际地制订出学期工作计划。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快慢的控制,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要遵守巩固与发展的原则。决不能为了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也不能因教师个人对某个内容的偏爱而拖延进度,即是说,教学进度的快慢必须适当。 (2)教师表达快慢的控制 教师语言是教学速度在每节课上最直接的体现。教师语言的表达应具有节奏性。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师语言要快慢得当,声调要有轻重缓急,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抑扬顿挫,条理清楚富有感染力,如果教师的语言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记忆不深刻,难以消化知识。太慢则落后于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智力的发展。若声调太高或太低,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作用,影响注意力的保持,或使学生易于疲劳,降低学生听课效果。一般说来,教师讲课的声音应使第一排学生听了不刺耳,最后一排学生听起来不吃力比较合适。教师的语言节奏,要依据教学内容及课堂上学生情绪来确定,讲到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速度要放慢,语气要加重,要稍有停顿,以便学生思考和领会。如果一堂课教师说话的速度始终是一个样,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反之,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速度有快有慢,说话的声调有强有弱,使学生的听觉在波动性剌激下,引起其注意力的集中。 二、教学坡度的设计。 坡度也称梯度。运用知识的迁移,巧设坡度,是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坡度。 1、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坡度要得当,我们既不能让学生“坐着吞桃子”,也不能让学生“跳起来摘月亮”。要做到这一要点,就要吃透“两头”:(1)把握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理解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2)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了解集体差异层次,面向每一个学生,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坡度,设计教学层次,选择最佳教法;从而在结构上、思想上做好“搭桥”“铺路”和“垫坡”工作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把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沟通起来,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动手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沿着长方体的棱剪开但不能剪散六个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度”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 | 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开设活动课程..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数学教学 四度 | 2013-02-13 13:27:2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