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不断扩张的趋势,给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创造了无限广阔的技术空间,也使得电子商务在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电子商务不但改变着商业交易的传统模式,也改变着人们的交易习惯和思维方式。我国电子商务经过不断探索和调整,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也越来越引起各企业的重视。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探讨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共同探讨这一新生事物的未来。 一、浅谈电子商务非诚信行为的表现 1.1网络商务信息的不真实。企业产品宣传信息与实际不符,在网络宣传时,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等描述模糊或夸大其词,致使消费者不能得到与预期一致的产品;消费者注册时提交的不真实信息,给企业的业务处理带来难度。 1.2 购买的产品与交付的产品不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卖方交付的产品与买方购买的产品不一致,使买方受到损失。 1.3 拿货不付款、拿款不发货,或者不及时交货、不及时付款。某些购物网站在收到消费者的货款后不发货,或不及时发货,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某些消费者采用货到付款支付方式,却在收到货物后拒绝付款,或不及时付款,以及消费者收到货物之后的无故退货,都增加了企业营销成本。 1.4 产品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企业所承诺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得不到保障,致使消费者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影响到产品的整体价值。 1.5 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购物记录等个人隐私信息被泄密;购物过程中,传输的信息被窃听或截取;支付时,安全性受到威胁。 1.6物流质量得不到保证。在物流过程中,货物不能及时送达,物流中货物受损、服务态度粗暴等,都使物流质量:受到影响。 二、 述非诚信行为造成的危害 2.1 企业和消费者的直接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由于交易中的非诚信行为,致使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消费者下单不付款、收货不付款或不及时付款、无故退货等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木;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收款不发货或不及时发货、不支持正常退货、无法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物流质量不高等都会使消费者遭受损失。 2.2 引起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在交易过程中,企业掌握着大量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些都属于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某些站点由于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不当引起消费者个人隐私的泄密,从而使消费者产生不安全感,甚至对电子商务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另外,消费者购物过程中不愉快的经历,也会让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抵触情绪。 2.3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当前,企业和消费者的非诚信行为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不成比例的现实,助长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不良风气,破坏了电子商务的正常环境,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用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分析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1 由于我国诚信基础薄弱, 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低。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信用卡诈骗等诚信问题每天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同时,消费者喜欢贪图便宜的心理也为不法者提供了机会。 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 下一篇: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策略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电子商务 诚信 缺失 问题 分析 对策 研究 | 2013-02-11 11:43:3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