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摘要: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坎坷的过程,很多人对它都产生了争议,在所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在和外国文学史的对比中,我了解到对这门学科的发展隐藏着好多奥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新文学逐渐演化为中国现代文学,又以新中国文学为内容出现了中国当代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逐渐扩大。对于中国现代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和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于该学科以后的发展历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文学 学科 反思 一、命名的反思 在很多学校课程开设中,却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两门课程开设,学校的教材也大多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部。对它如何命名呢?到底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是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程?它们是两个学科还是一个学科呢? 对于这个学科的分割,就有人提出了关于新中国文学的概念,目的在于说明这两个学科分割的本质,从总体上来分析和研究它们的变化,虽然是以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来衡量,但是却忽视了它本身的性质,这样也会造成后人对命名的争议。 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时,也会把它翻译成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的文学史里,经常会把现代翻译成将近或者是最近。因此,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就带来阻碍,也就会把这两个学科混淆起来。 二、分裂的反思 我们忽视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关系,以致于对它们的知识网络结构产生误解,导致把这两个学科分开来理解,我们如何看中它们的整体,那就需要换一种角度用新的思维去理解,把它们联系起来。 因为这两个学科的分裂现象,就造成了许多人各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完全的理解,从事现代文学的学者就漠视当代文学,而从事当代文学的学者就会漠视现代文学。由于受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我们只能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中寻找到源头,但是由于左潮的影响。却分裂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使这些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就会被模糊,许多文学史上的问题就会被忽视。 假如文学批评已失去了它的本质,完全与殖民、女性、少数民族和社会问题相混同,那么是否还需要“文学”批评?假如文学批评在一定意义上变成西方“知识”的附庸,那鲜活的、个人的与贴近文本的感性的文学批评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如果一切批评都西方挂钩,那足以揭示人类困境、梦幻与抗争的文学事业,究竟能否再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大众社会? 三、理论的反思 在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里程碑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学争斗,更出现了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虽然以后的文学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些伟大的文学理论中,但这样的理论却有着自己本国的风格,我们应以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近代的中国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理论只要建立在苏联的理论基础上,第二个时期只要建立在西方文学理论基础上。我认为,中国的文学理论应该有着自己本国的风格,应该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学,如《诗经》《论语》和各个朝代丰富的文学知识建立起一种特有的文学理论体系。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反思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战略模式初探 |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中国 现代文学 学科建设 反思 | 2013-02-11 10:41:0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