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看图讲述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看图讲述时教师提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提问要围绕主题,紧扣教学要求;提问要有顺序;提问要有启发性;不同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不同;精心设问,丰富想象等观点,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看图讲述 问题设计 思维 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图片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和事件的再现,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它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情节简明,能引起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而观察联想的结果,必然产生表达的愿望。因此,看图讲述是幼儿观察、思维和说话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和运用。 看图讲述教学的主要部分是老师的启发提问,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和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问题提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讲述质量。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在分析图意的基础上,写好课时计划,重点设计提问,先问什么,再问什么,怎么问,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围绕主题,紧扣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往往都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表述要求:连贯、完整、清楚地在集体面前表达。教师还要提出一个固定的、要求幼儿模仿的框架,在指导时一定要把幼儿的思路纳入既定的框架之中。这样,即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使幼儿的思维很难展开。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并不是只要跟着老师的话讲就行。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另外,《纲要》中还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由此,我在制定看图讲述的目标时,更注重了以下两点: 1、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才能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制定讲述的进一步目标,如:不重复别人的讲述,或能补充和修改别人的讲述等等。 2、立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制定目标。 每个班,总有几个或优秀或较差的幼儿,以往我们制定目标时,总是去头尾保中间,致使在教学中,两头的幼儿很难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也很难顺利进行。而有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用再为两头的幼儿发愁,而能根据分层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提问和指导,不再操之过急。我们也从中掌握了降一降、升一升的技巧,学会了等待幼儿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把层次的发展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贯穿始终,看图讲述活动也就摒弃了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 设计提问时要突出重点,舍弃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如在看图讲述活动《带花纹的脚印》中,始终围绕谁的脚印来设计:“小兔发现了什么?这种花纹脚印是谁的?怎样才能知道这脚印的主人?”通过这一连串紧扣的提问,孩子积极动脑,讲述始终围绕“带花纹的脚印”展开,内容生动丰富,紧紧围绕主题,提问的设计帮助幼儿园抓住了重点和要点。 幼儿看图讲述中问题设计的原则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探讨 | 下一篇:幼儿教师是多面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讲述 问题 设计 原则 | 2013-02-11 10:34:1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