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言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民族。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于中国:天文、历法、军事……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辉煌成就得以完整而有序地保存,靠的就是由文言文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因此,文言文对于保存中国的历史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然而,长久以来文言文却成了困扰学生、教师的一个难题。 从教师方面来说,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的典范,文章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位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领悟,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难点在于:它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作家、作品存在的背景与意义,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产生了疏离感。对此,教学时应力争把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然语出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但今天仍不失为一条至理名言。每位同学都能从生活中找出事例来验证它。通过这些事例,就能把这条古训拉进现代生活,并轻松得出结论:善于学习方能不断进步,这样学生对这则语录的认识就要深刻得多。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在这个领域的创新能力。每篇优秀作品都是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对文言文的解读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以《愚公移山》为例,让学生自由地来评价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及他们的言行。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挖山不懈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有的同学认为愚公的坚韧不拔的确值得学习,但他缺少积极动脑、锐意进取的精神;还有同学批评愚公破坏了自然景观,应保留下来,维持生态的平衡……这些见解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学生的视角却是独 特和新奇的,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引导,鼓励学生创新求异的精神,绝不能单用“对”与“错”来判别。 而从学生方面来看,文言文与现代学生的距离的确很远,学生没有那种生活环境、语言习惯,对文言文觉得疏远,亲近不起来;学生还觉得费那么大劲积累些文言词语、句式,背诵些古代文章没什么实在的用处,无价值可言,因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在第一步字词的积累上就毫无兴趣可言,更不要说感悟精神内涵与文化品位了。 我认为,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 也谈文言文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学前教育 | 下一篇:研究消费者行为对制定营销策略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文言文 | 2013-02-10 18:32:0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