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管理与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出台,使我国进一步全面改革。客观形势的变革给学校后勤管理改革起着推动作用。搞好后勤管理改革,应按照学校特点,遵循管理规律,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把握改革力度,稳妥有序地进行改革。 一、改革的必要性 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小康社会对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城乡一体化的迅猛推进、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调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此而来的是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任务迫在眉睫。(三)教育投入、特别是学校后勤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把原来由乡镇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中央财政来源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但是,由于我国县级财政不平衡,加之缺乏规范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60%以上的县市教育支出超过本级财政支出的40%,这就意味着,有60%以上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当地义务教育的支出,政府负担城市义务教育、农民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仅用不足世界1%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近20%的中小学生,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十分紧张始终是严重困扰和制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四)有些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因此,抓好学校后勤改革与管理工作对于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目前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在学校工作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是后勤管理的改革严重滞后。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学校课程改革等方面力度较大,改革的成效较明显,但学校的后勤改革却相对滞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后勤投入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阻碍了学校后勤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的后勤服务体系,使政府和学校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铁饭碗”、“大锅饭”,致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职工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服务不计成本,价值规律在后勤服务中得不到遵从,学校后勤服务成了纯公益事业,价格与价值不相吻合,后勤服务普遍亏损,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学校办后勤的成本大、非教学人员比例大、管理难度大、牵扯校长的精力大等状况,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是管理机构的设置严重缺位。学校后勤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为师生学习生活服务的综合保障与服务部门,其管理和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和谐与稳定。长期以来,教学后勤一般由技术装备部门在管,财务后勤一般由 学校后勤管理与改革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研究消费者行为对制定营销策略的.. | 下一篇:学习市场营销学的体会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校 后勤 管理 改革 | 2013-02-10 18:31:0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