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商隐《无题》的一点体会 摘要: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是晚唐诗座的一颗最明亮的星,他独创的“无题”诗,旨意幽深,婉转动情,以“绮密瑰妍”诉说爱情,历来为人们所广泛传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就是其中一首。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有政治抱负诗和爱情两种不同现象,我以为把这作为爱情诗来是比较贴切妥当的。全诗以叹息起笔,以悲叹收尾,把一个痴情之女子刻画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以爱情的悲歌,爱情的痛苦入诗,是李商隐最擅长的,这首诗就是其代表之一,把主人公幽怨哀伤,近乎绝望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此诗在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特色之一就是不单做到情景交融,还把叙事也巧妙地融入情、景之中,达到三方面的和谐相容于一诗之中,不着痕迹,它的声律之美也罕有其比,抑扬顿挫回环反复,配合诗的感情巧妙结合,以上这些使这首“无题”诗百读不厌,韵味无穷。 关键词:主旨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在“李杜”陨落之后的晚唐,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闪耀起迷人的光彩,照亮了沉寂的晚唐夜空。他就是与杜牧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他独创的“无题”诗,旨意幽深,婉转动情,以“绮密瑰妍”(敖器之:《诗评》)诉说爱情,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就是其无题组诗中的一首。 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李商隐的诗篇中有很多难以索解的无题诗,在诗人中罕见。因为只署“无题”,没有点明写的是什么内容,不免引起了后人的诸多猜测讨论,而这些猜测议论,彼此之间又有很大分岐,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直到现在,有些篇章依旧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些“无题”诗篇是爱情诗,还是别有寄托的政治诗呢?从程梦星、姚培谦、冯浩、纪昀到张采田,都把它和李商隐与王茂元、令狐绹联系在一起,称之为政治寄托之作。程梦星、冯浩都认为颔联中的“书被催成”指的是李商隐文集《上兵部相公启》中所说的令狐绹令他代书一事。虽然程梦星、冯浩在李商隐的生平和作品的笺注考证方面较有权威,但现代众多学者认为此诗即使有所寄托,也是对某种的感情,并非暗寓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的热烈追求那样的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我想以爱情诗来看待、欣赏是对的,从全诗所写的整体境界来看,表现了一种对于爱情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而在《唐诗选》和《李商隐诗选》中,对这首诗某些诗句的理解又有不同。当然,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本来就隐微曲折,难于索引。一些学者不免根据此诗尾联中的“刘郎”一词,把诗的主人公解释成为男子,也就是诗人自己。如果联系整首诗的内容境界、情趣,再参照本组四首“无题”诗中的另外三首都是写女子来看,这一篇的主人公应当还是一个钟情的女子。 对本诗内容的理解。 一声叹息,劈空而来,突兀而起,令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的就是开篇这一句“来是空言去绝踪”。这是谁在叹息?为何叹息呢?过去分别时对方说还要回来的诺言成一句空话,一去之后,无影无踪,“去绝踪”与颔联中“远别”和“书被催成”,尾联的“蓬山万重”等相关连。去得远,不通信息,令人心悬,一来一去对比鲜明,叹息强烈。“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好,悲叹有余哀(曹柏《七哀》)其思其情,凄凄又绝。“月斜楼上五更钟”亦如此。它接首句,把残月、晓钟、高楼三种景物,巧妙地融于一句中,成就了一片凄清的境界,补充交待了地点、时间、环境。残月清冷,晓钟悠怨,一派悲凉的气氛,幽居楼上之人的寂寞孤独和别绪愁思,可想而知了。 学习李商隐《无题》的一点体会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学习市场营销学的体会 | 下一篇: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机和科学学习心理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习 李商隐 《无题》 一点 体会 | 2013-02-10 18:30:0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