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评价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学生个人自我评价能调节学习活动,诊断学习存在问题,对学习结果评价产生强化。学生相互评价可培养尊重,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开阔视野,胸怀,促进合作学习,看到他人优势,反思自己不足。 [关 键]:新课程 改革 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科学有效而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对课改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什么是评价,简单地说,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估。广义上来看,评价就是评价目的、理论、方法以及过程的有机统一体。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全动性为原则,力求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自身潜质提供时空条件。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在评价中作用是不同的。接下来,我结合一下自己工作,谈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一、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中是学生学习伙伴和高级的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个特征,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给予鼓励和支持。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方案,有助于促使教师真正将眼光落在学生身上,切实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例如,在课堂上,我给予学生足够的赞美语言。如“你说得太好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你们是我遇到的最优秀最有思想的学生”。有一种习惯是表扬出来的;有一种表扬是在引导、暗示学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在课堂上,我强调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强大的情绪力量,能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的。”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一个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是一种检验性评价,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为最主要的目的,往往是一张试卷就判断学生的优劣和等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心理和动机,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励,鼓励学生以获得知识为最主要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课堂评价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及时、充满鼓励,师生间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课堂上的提问、回答、评价,则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时机。对学生课堂评价要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鼓励性。 在评价学生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确定一个个小的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充分发挥评价在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中的作用,不断达成这些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及时的评语把支持、赞诉、爱抚送给了学生,当学生被误解或成绩下降时,则送去暖人的心理慰藉。 在评价学生时,还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学生的行为,适用发展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努力、加油,你能做得更好,老师想念你”等语言,会使学生在老师的赞美中成长起来。 二、课堂中的主人要学会正视自己——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评价,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人。个人自我评价的优势在于,学习者可以不顾及评价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评价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每节课学习新知识之前,我都要让学生进行“赞美自己五分钟”的演讲。可以说这是学生对自己进行的一个综合的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深入挖掘自身不是之处,有哪些优势等等。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对自己行为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对比和反思,大家都有了长是的进步,真正做到了以知导知。 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评价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对阅读教学中几个误.. |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课程改革 学生 评价 | 2013-02-10 18:25:2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