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初探 现今美术学科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与多方面的能力。然而,旧的单一的美术教学方法不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即在保留传授知识技能这一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加重欣赏教学和信息化的比例、改革课堂练习方式,并略有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开发欣赏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引不学生的学习兴起,学生的学习方式单调、呆板,造成了美术教学效率不高,因而,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构已是必然。而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很显然,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因此,我结合美术教材,将欣赏引入到每一节美术课。 具体做法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大量搜集和自制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而又远远丰富教学内容的图文、动画^^文档等,延长利用教师以往语言导入新课的时间向学生展示,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欣赏、去体会,让他们为美而感动,为美而震憾,自然而然的将些形象刻于记忆,融于实践。 如《淅沥的小雨》一课,在课前搜集大量不同类型有关下雨天^^文档。上课时,先给学生下雨天的录像,生动形象,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又借鉴一段表现下雨天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些活灵活现的场面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的心,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屏幕,下雨天的特点不知不觉便印入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此时教师再适当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讲解画雨天的方法,在学生创作之前又出示用油画、中国画、水彩、版画和儿童画等不同表现技法下的雨天,这样,学生眼界开阔、思路灵活,创作表现欲望也非常高涨,其作业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二、丰富表现技法,提高作业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跟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而且美术课堂练习大多是教师讲完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练习是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动脑、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 除学生个体练习外,我总结学生的课堂练习形式还可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竞赛练习、增加练习以及结合其他学科的交叉练习等多种形式,只要运用恰当常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体现新课程中强调的,教学是教和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初探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 下一篇:无法超越的脆弱--从矛盾处看杜丽..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美术 教学改革 初探 | 2013-02-10 18:22:2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