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保持两者教育的一致性,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必须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主要是指在对幼儿的看法与教育态度、方法上相互交换意见,并求得一致的认识,采取共同的行动。及时的心理沟通可以加强了解,促进合作,使幼儿教师和家长情感相融,心心相印,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缺乏心理沟通会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有事还会引起误解,加深裂痕,影响对幼儿进行正确一致的教育。 正视分歧 (一)、对幼儿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活动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面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甚至不惜转送到个人开设的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生的课程;一方注重独立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将生活、学习、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玩耍中、在生活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 (二)、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和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幼儿教师,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有些又缺乏责任心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因而对于幼儿的关怀照顾不够,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 (三)、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有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一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是闪闪发光,而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但不愿意承认,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能干、最美丽乖巧的。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问题的娥主要所在。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低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 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加入WTO与中国会计制度改革 | 下一篇: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加强 幼儿教师 家长 心理 沟通 | 2013-02-10 11:36:1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