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与道德之关系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于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它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三个部分构成。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从调整对象上看,法律偏向于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除了行为之外,法律不调整其他的。而道德恰恰相反,它不但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更重要的是偏向于意向、动机和良心。第二,法律除了在社会环境中自发产生的并被国家认可以外,还有一部分是被人为制定出来的;而道德则纯粹是社会的产物,它不是朝夕之间的结果,是更多时间的积淀,是历史的结晶。第三,法律要求明确一致,不能含混与模棱两可。而道德却因个体的差异,受教育的不同,所处社会环境的区别等原因而产生巨大的差别。第四,法律操作的过程就是法律程序进行的过程。道德却不同,它只是要求凭借情感的好恶进行简单的评判,没有所谓的程序要求。第五,法律的背后是国家的强制力,它意味着违背之后的制裁。道德却恰恰相反,它被遵守的力量源于主体对道德的信仰,源于内心的信念,并非外在的现实强制力。第六,在法律调整过程中,权利义务是相伴而生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同样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但是在道德中则更多的要求人们去遵守道德规范,却不会因而获得道德上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道德是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益。其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通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被视为不道德的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执法者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三、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实施,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对社会道德的形成与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关于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探讨 | 下一篇:关于电子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法律 道德 关系 | 2013-02-09 13:26:2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