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忠义观 [提要]《水浒传》作为一部反映起义的英雄小说,《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忠”和“义”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整部《水浒传》不仅冠之以“忠义”,亦贯之以“忠义”。忠、义道德观始终贯穿在轰轰烈烈的起义经过之中,而小说的悲剧结局却令人为这一百零八个好汉叹息万分,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梁山好汉为义相聚,为忠散亡,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中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 忠义、忠义之士、 忠义思想 一、《水浒传》的忠义 《水浒传》原名为《忠义水浒传》,记述了一百零八条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政使农民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原名冠以忠义二字,而一群好汉聚义、起义、而后招安以求能为朝廷尽忠,显而易见,忠义道德观无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灵魂思想。 《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是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作品中,施耐庵塑造了许多忠义形象,这就是作品所盛赞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忠义观。宋江以“义”来团结好那些有家难归,有国难投并且有能力的好汉。而最终宋江又以“招安”做为那些好汉们的奋斗目标,这也就体现出了“忠”,而这个“忠”是凌驾于义之上的。作品中,忠义道德观一直都是作为主要思想存在的,同时也作为衡量众多正面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之一。作品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基本上都是忠义两全的英雄好汉,其作风行事也都以忠义为先,如《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悲惨而死。反映宋江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忠于朝廷的“呼保义”和“孝义黑三郎”三个绰号都表现了他的侠义之气。 论论《水浒传》的忠义观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企业人力资源的以人为本管理 | 下一篇:对粤裕丰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论论 《水浒传》 忠义 | 2013-01-18 11:23:0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