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之聂小倩 《聊斋》虽然有许多言情小说,却很少是单纯的小说,大多数是利用神异幻想之便,创造种种寓意形象,使作品兼有寓意功能,以丰富思想意蕴。《聂小倩》这篇文章的思想倾向,艺术手法都能反映蒲松的思想艺术追求。这是善于恶,美与丑构成的强烈对比,而最终是善压倒了恶,美战胜了丑的动人故事。从艺术风格上我认为可分成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人物的转化 《聂小倩》对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写,同样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发展。宁采臣月夜中见到的聂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艳绝”。这里所写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间看人的真实情景的恰当描写,而且是聂小倩这一孤魂真实面貌还不十分清晰的暗示。当聂小倩最终摆脱掉恶魔控制从而得以个性解放的时候,宁采臣眼中的聂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焕发青春了: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这里的‘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简直美不胜收,“尤”字用得也极有分寸。而当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时候,作品这样写到: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聂小倩的“慨然华妆出”,是作者对她的爱情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愉悦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写。用来形容聂小倩成为“新人”时的美丽外表的“疑为仙”三个字,更是匠心独运,准确至极,充分表现出作者有分寸、稳妥地描写人物变化的超高的艺术功底。 除了在外貌描写上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转化,也可表现在女主人公在悔过时的转化。“孤魂” 聂小倩原本是一个良家女子,不幸被恶魔老媪无情地掠去,被逼无奈充当了老媪的爪牙,专门做起了“为非作歹”的害人的勾当。但聂小倩心灵深处的本性仍然是纯真善良的。当她前往兰若欲害宁采臣而被对方“惊问”的时候,她笑着回答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郑重严肃地警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以后,文章如此描写: 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从最初的又笑又说,到后来的只说不笑,说明遭到宁采臣的拒绝和呵斥之后,聂小倩很受感触地良心发现、扪心自问,人物的转化逐渐开始了。当发展到“女逡巡若复有词”的时候,进一步表明聂小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对这样的一个善良书生伤害呢,还是不伤害呢?伤害吧,被书生训斥得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下而不能不“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不伤害吧,又担心老媪训斥虐待。这样一描写,即把聂小倩进退两难的尴尬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当她用女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进行诱骗皆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作者描写的“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明确地告诉我们:聂小倩的内心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了惭愧难过的地步——这样一个正直正派令人钦佩崇敬的人怎么能去乱加伤害呢?这样,由不怀好意的笑到只说不笑,由决意害人到“逡巡”犹豫,由先前的“女惧”到后来的“女惭”,由想伤害宁采臣到钦佩崇敬宁采臣,作者在写人物变化和人物心理的时候,如此这般时刻抓住了恰切的分寸感、稳重,一个真实感人、前后变化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随着有分寸的细节描写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亦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论聊斋之聂小倩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键绩效指标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 下一篇:论老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帮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聊斋 聂小倩 | 2013-01-17 07:53:3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