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饰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摘要]:服饰是人类生活最基础的必需品,教育者可从生活中提炼教育点,使幼儿从小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提高审美能力,以及辨别能力,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和探索,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关键字] 服饰 自我意识 动手能力 审美能力 一 服饰,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 小孩子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从很小就开始了。但是有的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异性打扮,给小男孩扎辫子,穿裙子,给小女孩剪成短发,穿上男孩衣服,一是为了好玩,使孩子看起来俊俏,二是为了弥补一家只能生一个孩子的遗憾。并且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穿什么都无所谓。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有害的。这样不仅混淆了孩子们的分辨,更加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后顾之忧! 按照社会学家的理论,社会就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人们按照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去活动,一旦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认为他应扮演的角色,他就不被社会所接纳,而性别角色是指个体作为男性还是女性进行活动。在小时候的游戏当中,在大人对他的指导评价中,他们获得最初的性别体验,从而达到“性别自认”,也就是说,女孩在意识当中承认自己是女孩,表现出与这种意识相一致的性别行为,例如温柔、安静、胆小;男孩在意识当中承认自己是男孩,并表现出相应的勇敢、好动、独立等男性特征,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把孩子异性装扮,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这种异性装扮可能会使他得到过多的异性体验,从而在潜意识里将自己定位于异性。但是等他长大以后,却发现这与社会的期望存在根本冲突,于是产生“性别倒认”,痛恨自己的本性,一切行为竭力向异性靠拢,但这又受到别人的嘲笑与奚落,于是性别认识混乱,严重者甚至造成心理扭曲,终生遗憾。所以,我们奉劝家长朋友们,最好给孩子以相应的性别角色打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孩子遗害无穷。 所以家长在孩子服饰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为之。可以从款式上,颜色上甚至是图案上的选择,增加孩子的分辨点。如特定的漂亮的裙子应该是女孩的,帅气的外套应该是男孩的;又比如粉红色红色黄色比较适合女孩,蓝色绿色又比较适合男孩;花朵的图案应该是女孩的,汽车的图案应该是男孩的。这样的话孩子们一目了然,更加确认自己的性别,明白怎样的服饰适合自己的性别。 二 服饰,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由于有些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如2~3岁的孩子,让他用勺自己吃饭,初步学会穿脱衣服、开合拉链,自己拿放玩具等;3~4岁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叠被褥、洗手绢、自己整理图书玩具等;5~6岁的孩子除了自理劳动外,还可让他们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鼓励孩子尽量去做,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完成。 小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开始,即会试着自己穿衬衫、鞋子等,虽然无法得心应手,但却努力地想要穿好它。 论服饰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关于律师调查权的立法思考 | 下一篇:论法治与人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服饰 儿童 发展 作用 | 2013-01-17 07:50:1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