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当今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高新科技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知识、人才的竞争,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优化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开发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与开发学生的这些能力呢?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着手: 一、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它具有基础性(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信息素养)、操作性和实践性(主要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储存等实践活动)等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只强调理论教学或只重视实践教学,都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看上去好像是纯粹的操作过程,但往往不能忽视的是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只有获得清晰的理论基础,对实际的动手操作才能得心应手。如教学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时,学生对是“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很不清楚,“主机”,“鼠标”是如何操作的,基本都不知道。因此,我亲自示范,拿出教室里的计算机的某一部分,有的不能拿出来的,就给他们画出来,注明名称,给他们进行详细地讲解。这样,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迅速学习知识,现场的示范总能带来很不错的成效。 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 | 下一篇:新型企业与创新人才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信息技术 教学 学生 能力 培养 | 2013-01-11 21:45:0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