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第四部分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要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长与幼儿园对教育达成共识,有助于幼儿受到一致性的教育影响,增强家长的养育责任,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老师、家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从而培养幼儿诚实、爱劳动、爱护公物、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随着社会主义的飞越发展,以及计生工作的完善,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124(一个孩子,两个家长即爸爸妈妈,四个老人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家庭越来越多,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与爱抚,有比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及丰富多样的智力投资。为了孩子,他们不惜花钱购买先进玩具、滋补品、钢琴、计算机等,要求孩子从小认数、弹琴、画画、学计算机,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则视而不见;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宠爱娇惯、过多照顾、过分迁就保护,将他们视作掌上明珠,让他们完全“失去劳动力”和自己思考的机会。显然独生子女便有了一种优越感,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会有很多弱点。古人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抓好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是他们能否成人成才的关键一步,在到处都充满竞争的今天,这点更重要。那么,作为我们幼儿园教师该如何和家长共同教育好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教师要与家长建立一种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主动地影响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最早、最直接,通过亲情关系对孩子施加的行为习惯影响也最容易、最有效。所以,教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自觉程度。有些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坐下来教孩子识字、画画,而对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却视而不见,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教育”的反面。比如,有的家长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任性惯了,有的还有不尊重老人的行为,这样就很难使孩子养成尊重长辈的行为习惯,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便不由分说,偏袒自己的孩子,不肯让孩子有点吃亏。这样的教育易使孩子滋长自私、专横的脾气。现今生活中像这样因家长缺乏明确的教育意识而导致教育失误的例子举不胜举,当孩子来到我们的幼儿园后,我们就要和家长结为好朋友,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感染他们,明确告诉他们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应该怎样去培养幼儿,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家长只有树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子做人的观念,有目的采取相应的行为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谈谈如何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探索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途径 | 下一篇:谈谈教师的礼仪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谈谈 如何 家园 合作 培养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 2013-01-08 10:05: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