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道德与法律是不相容的,但回顾古代中国以后的历史,两者开始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往往相互渗透 ,通常是把本阶级的某些道德规范赋予法律效力,把自己的道德标准确认为法律规范。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道德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了法律的影响。孔子说“一个人不学礼,则无以立” “礼”的内容比较广泛 ,其主要内容就是道德规范,提倡“德治”,主张把刑罚作为“德行教化”的辅助手段“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在孔子看来 ,要维护统治阶级的稳定发展,单靠刑律是不行的,老百姓虽然遵守,但那是出于对刑罚的畏惧,并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做对了不觉得光荣,做错了也不觉得耻辱。如果用德治的办法,对于各种等级名分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说清楚道理,那么老百姓就会检点自己的行为,不会去做越轨之事。古代儒家有所谓“德不盛则政”、“教不善则政治”的说法。孔子所倡导的“崇德”“、修礼”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 ,社会分工的出现、贫富的分化,法律与道德之间原来有的平衡被打破。法律主要干预人的行为而不能干预人的动机和思想,法律主要涉及的是:“由客观标准,衡量的客观行为”,法律制裁的是人们的犯罪行为。事实上尽管法律在处罚违法犯罪行为时也考虑,人们的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并作为量刑的依据之一。但法律不能惩罚人的思想。因此,马克思曾精辟地讲到:“惩罚在罪犯看来应该是他的,行为的必然结果,因而也应该是他本身的行为,他受惩罚的界限应该是他的行为的界限”。最后,法律的合法性不是它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 下一篇:当前对外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道德 法律 之间 关系 | 2013-01-03 08:26:5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