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及策略 [内容摘要]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当前初中生的作文完全没有个性。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主体原因,也有主导原因。作为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素养,个性,主体,体验,感悟。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毕业生,不管是进入高中继续学习,还是进入社会成为一名劳动者,他们的素质都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初中阶段,一方面要为学生进入高一级中学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直接进入社会成为一名劳动者培养素质。在实际生活中,牵制学生素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语文素养,而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作文水平低下。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有的学生随便抄学生作文选上的来应付,部分学生写的东西大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缺乏个性是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发现与感悟,都可以通过作文等体现与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悟,并且能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作文普遍缺乏个性。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因素,二是学生自身素质。 1.教师教学方法欠当是导致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重要原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重在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发展学生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这就是说,作文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一切文章写作的“天性”就是创新。它既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脚印走。一个人,有无个性或个性的强弱,就决定了他有无创造精神的高低。因此,学生的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显自己的自在之趣。也就是说,写作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作为学生作文指导者的老师,真的是在指导学生自我表达,发展个性的吗?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从自我角度出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对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便成为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依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受到限制,作文水平自然低下。 2.随意性大。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和检验手段,有的教师甚至对作文的整体性目标都不清楚,对各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标,不十分明了。作文,对于多数老师来说,都是骑驴看本,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就算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及策略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当前对外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当代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当前 中学生 作文 现状 策略 | 2013-01-03 08:26:0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