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中间业务可以稳定银行的收入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即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及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客户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分流了一部分存款,而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也给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带来了一定影响,加之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商业银行传统的利差收入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来弥补利差收入增速甚至是总量的下降,稳定银行的收入流进而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二)发展中间业务可以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主要是通过将吸收存款所带来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获得贷款利息收入,贷款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主要收入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最主要的信用风险,而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银行间的揽存大战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存款大幅波动现象已经较为普遍,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快速增长。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中间业务主要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以中介人的身份开展业务,经营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承担,银行自身安全性好。另外,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还有助于银行通过收入结构的多样化来降低收入波动的风险。
(三)发展中间业务可以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还要求银行提供诸如投资理财、咨询、代理、信用卡等多种金融业务,银行通过满足客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有利于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进而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稳定发展:例如为具有存贷关系的客户提供配套的中间业务,可以全面深化客户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和综合贡献;通过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中间业务产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业务经营及资金运作特点,预知客户的经营风险,在帮助客户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为银行的信贷资金投放与收回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更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资本压力
商业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资本金以维系外界对其的信心,从而确保银行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健运行。鉴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商业银行上调资本金充足率,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银监会也于2012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银行资本金数量、质量等提高了监管标准。根据我国上市银行发布的年报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资本压力正在逐渐增大,2013年,我国6家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10%,仅略高于8.5%的监管红线要求。较大的资本压力迫使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战略,更加重视占用资本较少甚至不占用资本的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银行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也必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有效配置各类资源,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实现更大效益。银行通过利用自己的信誉、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向客户合理收取手续费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银行各类资源,提高资源效益,而且可以为银行拓宽收入渠道,增强银行竞争力。另外,对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体系来讲,银行业务多元化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在各个经济领域和区域间的合理配置,同时增强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减少垄断,提升金融机构效率,降低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促进整个金融体系及社会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差距比较
(一)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金融分业经营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其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构成中得到反映,以美国银行为例,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由存款账户服务费等11项内容构成(构成明细见图1)。
图1: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
相较之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以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较窄,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经验。
(二)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根据各家银行公布的年报信息,2011年,美国银行、汇丰、花旗等七家全球重要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达到2066.4亿美元 ,按照2011年末的美元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同期我国11家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总额为3944.4亿元人民币,仅比美国银行一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高28%,我国中间业务收入最高的工商银行2011年中间业务收入为1015.5亿元,仅为美国银行的四分之一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增幅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我国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及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主要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总量为5324.4亿元人民币,比美国银行高87%,但仍比美国银行、汇丰及瑞银集团三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低1226亿元,而净利息收入比美银等三家银行高12436亿元。我国中间业务收入最高的工商银行分别比美银、花旗、瑞银低1490亿元、847亿元和146亿元。